今年4月份开启的第二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中,新增了“来华留学生”这一组别,为各位来自五湖四海的在华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风采的舞台,讲述自己心目中的“中国故事”。
目前,已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卢森堡、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土库曼斯曼、南非、埃及、贝宁、佛得角、厄瓜多尔、萨尔瓦多等一百多个国家,遍及非洲、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六大洲的选手参与了这一围绕中国故事展开的文化盛会。选手们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东南大学等一百余所高校;其中,不少高校还出现了组团报名的盛况,最终,近千名国际选手在“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的舞台上进行激烈角逐。自启动至今的这3个月间,在留学生组的舞台上,各位外国年轻人凭借作品中出色的表现,为整个活动添上了一抹亮色。那么,有朋自远方来,“名场面”都有啥呢。下面,咱们就来盘点一下:
可爱“戏精”本精
传说中,汉字是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的。但你知道仓颉其实有4只眼睛吗?“他和平常人不同,居然长着四只眼睛,就是在两只眼睛上又分别长出两只眼睛。因为长相丑陋,一直不受重用。”为了惟妙惟肖地把仓颉的“真·四眼”表现出来,同学用纸片做了两只“天眼”,安在了两只肉眼的正上方;由于盖住了眉梢,有心的她,还用眉笔把眉毛的高升到了额头上。伴随这位“灵魂仓颉”娓娓道来,听众们就被带进了《仓颉造字》的精彩剧情当中。这个秘密被一位澳大利亚的同学知道了。
猛男后羿为何要对太阳拉弓相向?娇妻嫦娥为何私吞仙药、奔向月亮?这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天降的悲剧?为了厘清这两个人物和故事的前因后果,外国同学们做到了极 致,扮成了后羿、嫦娥,款款而来。
这样一桩混合了“热血”和“悲情”的中国传说故事,就在这些“Cosplay达人”绘声绘色的诠释中,传遍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而讲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则故事的缅甸小姐姐,则把聚焦在了人物特点的刻画上:
“另一个弟子跳起来说:‘让我去,看他让不让!’孔子知道他脾气大,赶紧拦住说 : ‘还是我去吧。’ ”
身穿唐装,手拿折扇,再加上孔子形象的立牌小人,这些中国元素的出现让这位缅甸小姐姐的初选作品变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同样是孔子的那则故事,这位来自肯尼亚的小哥哥则化身为故事中人:头戴斗笠,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前为大家演绎和讲述。
仿佛真的把观众带回到两千多年前。
地道中文惊掉下巴
在众多选手当中,我们发现了一位“来自俄罗斯的老北京”。不得不说,这位俄罗斯小哥的“京片子”,是在是太地道了。
点开视频,闭上眼睛,是不是感觉像是一位北京当地的导游大爷,给我们如数家珍地介绍故宫的人和事呢?小编听了都想向他拜师学习了~“世上只有车让城,哪有城让车的?”
这位来自葡萄牙的小姐姐用坚定的语气,以及恰到好处的抑扬顿挫,把道理讲到了极 致,让对方辩友无法反驳“
这是中国选手吧,中文太好了!”第1次看到这位韩国小哥哥的作品时,评审组成员都做出了相同的反应。
标准的发音,清晰的重读逻辑,闭上眼后,很难想象这段语音是出自一位外国人之口。中国故事,顾名思义,诞生于中国、承载着中国人的文化要素和精气神。但每个故事的解释权,却并非“中国人限定”。不同的原生文化,不同的逻辑看法: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故事,一经外国朋友之口讲出来,就有了别具一格的韵味和趣味。而这,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免责声明:
1、如转载本网原创文章,请表明出处; 2、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资料分享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速与新航道石家庄学校联系(电话:400-0311-689), 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